观点文章

View

管理智慧
观点文章
创新成果
我们的洞见
2024. 02
2024. 01
2023. 12
2023. 11
2023. 10
2023. 09
2023. 08
2023.07
2023.06
2023. 05
2023. 04
2023. 03
2023. 02
2023. 01
2022. 12
2022. 11
2022. 10
2022. 09
2022. 08
2022. 07
2022. 06
2022. 05
2022. 04
2022. 03
2022. 02
2022 . 01
2021 . 12
2021 . 11
2021 . 10
2021 . 09
2021 . 08
2021 . 07
2021. 06
2021. 05
2021. 04
2021. 03
2021. 02
2021. 01
2020. 12
2020. 11
2020. 10
2020. 09
2020. 08
2020. 07
2020. 04
2020. 03
2020. 02

「躺平」也能发挥极大的价值?

作者:

魏娜--AG九游会管理咨询总监

来源:

AG九游会

如果能把“躺平”心态的有利一面合理地融入工作和生活,“躺平”也能发挥极大的价值。


作者:魏娜--AG九游会管理咨询总监

来源:AG九游会企业文化与管理(ID:topduty)


近些年,网络上兴起了一股“躺平”学说。针对“躺平”究竟有哪些好处,有哪些不好,网友们也自成两派群雄舌战:


一派说“躺平”是佛系,是一种人生态度,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随波逐流、顺其自然,无欲无求、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难得的好心态;


另一派则说“躺平”是一种消极思想,不付出努力,不追求上进,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相背而驰,是一种要不得的处世之道。


凡事都非绝对,讨论孰是孰非亦没有意义,如果能把“躺平”心态的有利一面合理地融入工作和生活,“躺平”也能发挥极大的价值。


1. 以“躺平”的心态修身养性


“躺平”心态多存在于生活中,古今中外,也不乏“躺平”的典型,比如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不想从政而选择归隐的名士,过着竹林幽幽、溪水潺潺、风声簌簌、鸟鸣啾啾的惬意山居生活,这不失为一种“躺平”,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在看似“躺平”的生活中,却追求着精神上的富足,所以后来也有了很多文学佳作,流传千古。


时至今日,也不乏因为“躺平”而出圈的名家,以作家居多,大概是“躺平”的状态最有利于创作吧。无论如何,这些人真正用“躺平”活出了自我,这种“躺平”颇有价值。我们要借鉴的,不是在颓废中消磨时光,而是这种乐天通达的心态,少一些计较和算计,远离纠结、知足常乐、豁达淡然、“躺”出境界。


2. 以“奋斗”的姿态实现自我


上面这些“躺平”的大家,以乐观超然的心态,把生活过成了诗,活成了艺术,在时间的轨迹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可以说是于“无为”中有为。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艺术家,都能把自我打造成艺术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终究还需要奋斗来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奋斗是发展主基调,在奋斗的道路上,“躺平”就是一块绊脚石,实现自我成就、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统统要向“躺平”Say No。而归根结底,“躺平”还是因为没有真正地清晰自己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地说,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使命,缺乏意义感来激活个体的奋斗动力。


找到自己的使命,就能将使命感、意义感转化为驱动力,个人和组织,都要清晰自己的使命,如果一个有使命感的人进入到一个没有使命感的组织,个体的力量会无的放矢。相反,缺乏使命感的个人进入一个强调使命感的组织,就会慢慢地跟不上组织的步调,直到被淘汰。


从组织的角度来说,激活所有员工的使命感,才能在使命初心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奔赴美好的愿景。


3. 清晰个体和组织的使命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的存在都具有特定的意义,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悟到这层意义。


我们幼年时期在长辈的引导下立志要当老师,要做科学家,这不是使命,使命的确定是一个伴随不断成长、在不同的经历中认知自我的过程:


我对什么感兴趣?


这一兴趣是否让我有足够的信念持之以恒?


坚持的结果能为他人创造什么价值?


在不断发问回答的过程中,个人的使命会逐渐清晰。


组织也一样,回答清楚了以下这些问题,组织的使命就愈加清晰了:


我们是谁?

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为谁而做?

谁因我而获益?


4. 连接个体和组织的使命


马云曾说,使命感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清晰了以下几个问题,无疑将会帮助组织释放出强大的内驱力:


组织的使命感对处于组织中的个体来说意味着什么?


个体对自我使命的认知是否与组织的使命相一致?


如何能够在企业的使命和个人的使命之间构建起强连接?


基于个体使命和组织使命的清晰,以及二者的关系,在《使命感》一书中给出了有用且普遍适用的模型。                     

模型中将个体所关心的、所擅长的、个体和组织愿意共同去做的以及世界所需要的这四个方面作为锁定使命的基本要素,通过对四个方面取得交集,来帮助个体和组织清晰彼此的使命以及强化二者使命间的关联。


◑ 个体所关心的事物


每个个体发自内心的、最感兴趣、最热切渴望达成的、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的类似于梦想的事物,可能宏观,也可能具体,比如让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


◑个体所擅长的事情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职业,培养发展了每一个个体的不同专长,有的人艺术造诣深,有的人善言辞善思辨,有的人潜心钻研搞开发研究,将一技之长与职业发展相关联,就更易于取得成功。


◑这个世界需要的事物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地区间的冲突不断,大国间的博弈激烈,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向人类敲响警钟,世界需要向着更加和平、更加多边、更加低耗、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


◑个体和组织愿意共同去做的


组织聚集了拥有不同意愿不同梦想的人为组织的目标而奋斗,要通过巧妙的方式方法将大家统一到一致的方向上来,组织的使命愿景理应是相对宏大长远的,通过对使命愿景和个人使命的解读,找到每个个体与组织的连接点,继而激活个体内驱力,使其拥有更坚定的决心和强烈的意愿在岗位上奋斗。


完成整个过程,最重要的还是剖析自我,我们不妨从绘制一张人生路径图开始,看看你走到今天的时点,经历了哪些,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有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可以为之奋斗终身。


当找到你的使命后,你就能看到你对于世界的意义,然后驱动自己成为一个拥有雄心壮志的人,不再“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