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文章

View

管理智慧
观点文章
创新成果
我们的洞见
2024. 02
2024. 01
2023. 12
2023. 11
2023. 10
2023. 09
2023. 08
2023.07
2023.06
2023. 05
2023. 04
2023. 03
2023. 02
2023. 01
2022. 12
2022. 11
2022. 10
2022. 09
2022. 08
2022. 07
2022. 06
2022. 05
2022. 04
2022. 03
2022. 02
2022 . 01
2021 . 12
2021 . 11
2021 . 10
2021 . 09
2021 . 08
2021 . 07
2021. 06
2021. 05
2021. 04
2021. 03
2021. 02
2021. 01
2020. 12
2020. 11
2020. 10
2020. 09
2020. 08
2020. 07
2020. 04
2020. 03
2020. 02

怎么就这么“二”?

作者:

张巍--AG九游会企副总

来源:

AG九游会管理V视角(ID: topduty)

听到这个名字的朋友可能会暗暗发笑,没错,“二”这个词汇在最近几年的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今天我们讲的这个“二”,绝不是生活中的那个意思,而是指事物的两面性和二维的一种选择。


我们首先从哲学和生活两方面来分析。二,一分为二,是最朴素的思想源泉,比如说我们经常讲的:天,地,万物混沌,开天辟地,形成了两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和存在的空间。与天地相对应,自强不息的乾,厚德载物的坤,更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一阴一阳为之道,更是这种二维思维的典型代表。


以上是传统文化的思维哲学。那在生活中,其实我们也遇到过很多很多的“两面性”,比如说“上和下”、“左和右”、“前和后”、“是与非”、“黑与白”、“曲与直”、“对与错”、“优与劣”、“公与母”、“雌与雄”等等。在两面性的世界生活,就是在一种二维的选择之中,作为组织和企业来讲,也会有很多如此的选择。本期给大家分享两个最重要的选择。


一个是从工作和关注的内容角度。有的企业关注外部,他们能非常敏感的捕捉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对自身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市场的竞争,以获取市场的竞争为目的,如果没有利润率和市场份额和产量销量等,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如果跟不上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落伍的。这样的企业用一句话来概括,叫做“从外部不断的获取资源,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比如说银行,吸储和放贷,就是一种非常市场化的、结果性的市场表现。再比如说我们的投融资企业,在外部获得政府的支持,获得持续的、低成本的融资,这本身就是从外部资源上,给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寻求充足的条件。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种组织和企业,他们不太关注外部,他们关注的是内部和自身,他们比较关注自己团队的和谐、稳定、一家亲,比较注重自己的人力资源开发,同时他们也比较关注用层级的思维、规范的控制、严谨的流程,把组织串联在一起。比如之前的电力企业,如同是一个生产的作坊,只管稳住人,安全做好生产就OK。这样的一类企业,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外部的资源获取相对稳定和可控,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内整合好一些资源,求得效率和效能。


对外还是对内?这是一种不同的选择,是两个方向的判断。都对,但唯有“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工作的内容有别,工作的方式也有区别,有一类企业比较注重于控制,他们认为严谨的控制、硬性的约束、刚性的规定,领导的命令等,是保证一个企业正常运作的关键。比如说,政府机构、公检法司、还有涉及安全的一系列的重要的企业,这种企业的文化倾向更为明显一些。


与之相对,很多企业认为,人性化的管理,宽松的工作氛围,灵活的工作方式,讲究软性、感情,这样的氛围才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也能激发创新和变革的热情。比如诸多IT企业、互联网公司都是这种文化倾向的企业。


其实,对于工作是灵活还是控制,管理学界有过很多经典理论的支撑,比如说霍桑实验,发现了环境对于我们劳动者工作激情和工作结果的直观影响;比如“XYZ”的理论,还有明兹伯格的激励和保健因素,都是如何才能使员工和组织的工作更具有效率和效能。


日本的管理大师,也贡献过一个“PM”的理论,我们究竟是更加关注组织的运作,还是更加的关注员工和团队的激发,这也是一个二维的选择。这位日本大师的名字叫三隅二不二。


国内近些年对领导和管理也有不同的思考和结果的区分。很多观点认为,管理者既定目标的实现者,程序的执行者和战略的达成者,而领导更像是带头大哥,他讲究领导的艺术、感性的召唤,让我们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一个美好的画卷。这是从企业的微观面、从内部到外部的工作内容,还是从控制到灵活的工作方式做出的两面性的选择。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两难性的选择,往往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是可以相通的,这就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或效应,叫做“两极相通”。


2011年,BBC推出过一部纪录片,名叫《万物与虚无》,从万物的角度思考,我们生活的宇宙边界到底在哪里,边界的外边又是什么呢?大到可以容纳万物。虚无的角度来讲,真空难道真的是空的吗?真空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万物有可能是由虚无构成的,而虚无有可能是最大的万物。从这样的思想来讲,最远有可能是最近,最亮有可能是最暗,最大有可能是最小,最充实的万物有可能也是最没有任何东西的虚无。


事物当中,也有两极的现象,比如说最早的时候我们都有自己的庭院,院子里种花、种菜,自给自足,非常惬意,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慢慢改善了住宅条件,直到近几年很多人又向往了田园生活,又在郊区买了别墅。一个轮回,我们似乎又走到了终点,只不过过程中被割了好几波韭菜而已。再比如说,温饱没有解决的犀利哥,胡乱的装点了一番,反而成了时尚狗仔队与记者当中的时尚英雄,引领了一番混搭的潮流。再比如说,当季流行的很多奢侈品的新款,很可能是我们好多年前在地摊上销售和见到多过的商品。


两极相通,就像事物的两个极端一样,当一定的环境改变就像时空发生了扭曲,两个极端通过扭曲的时空又走到了一起,其实他们只不过是一种久别重逢。无论是在哲学思想层面,还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还是在生活的现象层面,都有这种两面性的选择,或二维的判断。如何选择其一,或在极端的情况下做出必要的平衡呢?我们下期分讲。